“湖南航天50年”主題宣傳海報
瀟湘洙泗,楚漢名城,如今的星城長沙越來越成為一個歷史文化與科技工業并重的城市。2019年中國航天日,橘子洲頭的絢爛煙花映射出航天產業的蓬勃發展;長沙國際新材料產業博覽會上,“湖南造”的新材料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在這些盛會中,有一家航天企業頻頻亮相,展示著湖南航天產業發展的最新成果。這家企業便是航天系統的“湘軍團”——中國航天科工所屬湖南航天有限責任公司。高端裝備制造行業領先、新型材料研發成果豐富、綠色環保產業欣欣向榮……很難想象,眼前生機勃勃的湖南航天原本是一家山溝里的三線軍工企業。
這種蛻變,歷經50年風風雨雨,源于幾代人的自強不息。
兩次末班車
湖南航天的前身——068基地,是航天系統三線建設中的最后一個基地。1970年6月18日,周恩來總理簽發了“將七機部某研究院三線研制基地建在湖南省的隆回、洞口、邵陽縣和新邵縣的部分地區的決定”,標志著068基地正式誕生。
按照規劃,068基地作為國家640工程的中流砥柱,將承擔我國反導武器系統的研制生產,戰略地位極為重要。
雖然搭上的是三線建設的末班車,但068基地的建設十分迅速。1970年底,068基地在湘西破土動工。“這是一項巨大的工程。那時全憑人的一雙手、一把鋤頭。現在一輛推土機兩天就能完成的工作,當時需要100個人忙活半個月。”原068基地副主任呂學明說。
1978年前后,幾個主要廠相繼完成建設,人才隊伍配備齊整,北京和沈陽的援建單位已經計劃整體搬過來。然而,國際形勢的變化突然給068基地的發展按下了暫停鍵。
上世紀70年代后期,國際形勢轉好,我國國防戰略發生轉變,直接影響到當時的三線建設,068基地被列為了停緩建單位。
停緩建意味著國家劃撥的基建費停了,還在“襁褓”中的068基地失去了唯一的經濟來源。突如其來的變故讓068基地人心惶惶,很多來支援的人紛紛回流,但更多的人選擇了留下來,這其中就包括當時的7804廠廠長呂學明。
重整隊伍之后,呂學明開始帶領大家“自謀生路”。“沒有軍品任務了,那就利用廠里的設備和人才搞民品。我們廠原本是搞自動駕駛儀的,在控制方面有技術,所以我們就開始搞電機。”
此后,068基地其他廠所也積極響應基地號召,開始嘗試開發民品。計算器、電子琴、電褥子……湘西大山里的航天人經過短暫的迷茫,開始自力更生、“找米下鍋”,逐漸度過了那段最為艱苦的日子。
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三線調遷拉開大幕,軍工企業紛紛“走出大山”、回歸城市。但068基地的調遷之路并不順暢。
“一開始,068基地并不在國家的調遷名單里。基地通過各種途徑努力爭取,終于在名額快分完的時候,向國家爭取到了調遷政策。”原068基地副主任周致匯回憶。
雖然爭取到了政策,但不同于其他基地,國家對068基地的政策是“單給”,即只給政策、不給錢。后來爭取到了一部分費用,卻遠遠不夠讓所有干部職工搬離山溝。
“沒有國家撥款,自籌資金也要全部搬遷”,068基地的決心很大。“本著‘窮搬遷’的理念,068基地上下一心、團結奮斗。搬遷過程中,我們把山溝里能帶走的設備都帶了,甚至門窗、井蓋等能帶的建材都帶上了。”呂學明回憶。
從1989年到1993年,068基地把1萬名職工和家屬從山里搬遷至長沙市望城縣天頂鄉(現長沙市岳麓區)。雖然搭的是調遷的末班車,但068基地搬遷完成得最快,搬遷費用只花費了其他同等規模基地的三分之一。
就這樣,遇上兩次“末班車”的068基地,硬是憑借自強不息的精神,在艱難困苦中開啟了一條新生之路。
從“零軍品”到“一主兩翼”
發展民品給了068基地短暫的繁榮。各個廠依托自身技術特點,開發出電機、金剛石壓機、農用四輪車、地面接收站等民品,一時風頭正勁。但在068基地領導班子看來,作為一家航天企業,沒有軍品就相當于沒有根基。
要想進入軍品領域,談何容易?一開始,068基地利用自己的加工能力,承接了一部分型號電源、天線等零部件產品,但終歸小打小鬧、成不了氣候。
1999年,航天兩大集團成立,068基地牢牢抓住國防工業體制調整的機遇,開始在軍品領域謀求更大布局。經過深入調研,068基地將目光鎖定在了慣性測量組合上。
基地領導曾找到原七機部總師王希季咨詢。王希季很認可這個方向,同時也給068基地打了“預防針”:慣組產品技術含量高,研發難度很大。
此后,作為068基地主抓科研工作的副主任,周致匯多次帶隊到二院、三院以及原066基地調研,得到了多方支持。這更加堅定了068基地進軍慣組產品領域的決心。
沒有設備、沒有人才、沒有經驗,068基地進軍慣組產業的路起步格外艱難。“我們在1999年成立了研發總體部,那個時候才8個人。先用了幾個月時間請老師過來講課,一點點學習,完全從零起步。”周致匯回憶。
瀟湘子弟“吃的苦霸得蠻”的風格加上航天人“艱苦奮斗、自主創新”的精神,在068基地干部職工的身上得到了融合。面臨重重困難,068基地一頭扎進慣組研發領域,像“攻山頭”似的,拿下一個又一個難題。
兩年時間,068基地拿出了慣組原理樣機;又用三年時間,樣機落地,產品成形。2001年,068基地迎來大考,產品第一次隨彈試驗,結果大獲成功。湖南造的慣組“一炮走紅”。
加快試驗推動產品定型、自籌資金進行設備改造、批量生產打開用戶市場……068基地一鼓作氣、乘勝追擊。那一年,用戶單位的軍代表開始進駐068基地。
奮斗幾十載,068基地終于圓了自己的“軍品夢”。
此后,在導彈武器系統總體領域,“湘軍團”的實力越來越不容小覷。基地堅持技術創新,率先研制出三自慣組,此后又緊跟技術前沿,研制出光纖慣組和激光慣組,逐漸成長為國內領先的裝備提供商,在慣性技術領域引領了國內捷聯慣組發展新方向。
2016年,湖南航天工業總公司成功改制為湖南航天有限責任公司(保留“068基地”軍工代號),開始駛入發展快車道。
依托國家、湖南省、航天科工集團關于加快浮空器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湖南航天主動作為,進入浮空器裝備領域,目前已發展形成了系留艇等四大體系產品,擁有中南地區規模最大的浮空器生產制造和試驗基地。
經歷了自力更生求發展,改革脫困求生存階段的湖南航天,形成了浮空器、慣性導航、微波器件加工、磁性材料與器件等產品為主的產業布局。不過,在產業發展方面仍存在一系列的問題——產業基礎薄弱,產業規模偏小;產業關聯度不強,軍民產業“小而散”;科技投入不足,新技術的產業化研究力量不強等等。
這一次,湖南航天將目光鎖定在了新材料領域。
2015年,依托湖南省在新材料領域的區域優勢,湖南航天聯合長沙市政府,設立長沙新材料產業研究院,作為湖南航天新材料技術研發和產業孵化的平臺企業。同時,剝離湖南航天三豐科工有限公司原有業務,將其重新定位為防護材料研制企業,并與國防科大合作,注入偽裝網、重防腐涂料等新業務。2016年,湖南航天又聯合寧鄉市政府,新設湖南航天天麓新材料檢測有限公司作為專業的新材料第三方檢測機構。
經過幾年的發展,湖南航天新材料板塊產業布局和發展體系日益完善,形成了以新材料院為總體平臺、多個前沿方向為牽引、若干家生產單位為支撐的發展格局,有了完善的集技術研發、企業孵化、產業轉化、技術服務為一體的新材料產業生態圈。在結構功能材料領域,高性能鎂合金、鋁合金等產品應用于航天以及新一代武器裝備,熱塑性聚酰亞胺工程塑料已具備產業化,實現進口替代;在電磁功能材料領域,擁有中國馳名商標“航天磁”,其高性能永磁材料及器件遠銷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20多家世界五百強企業的優秀供應商;在復合功能、特種防護材料領域,高性能防護涂料、自固化絕緣防護材料等為代表的特種防護材料,已形成產業化,在軍用及民用領域得到批量應用;在材料檢測領域,擁有國家新材料測試評價平臺(區域中心)以及全匯測檢測云平臺,第三方測試評價資質齊全,具備材料、化學、食品工程、藥學等多個領域的專業檢測能力;在前沿材料領域,湖南航天承擔了材料基因組等多個國家專項研制任務,為航天科工新材料產業發展和新一代武器裝備研制、產業升級轉型提供了重要支撐。
2019年,湖南航天還通過內引外聯,進行領域拓展。在集團公司支持下,成功并購中山新高電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實現了光電功能材料領域的拓展,并成功開發5G高頻撓性覆銅板基材等產品,打破外資壟斷,在撓性覆銅板行業排名內資企業前列,為保障國內5G產品供應鏈安全作出積極貢獻。
與此同時,湖南航天收購凱天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力發展環境綜合治理產業。由此,湖南航天“一主兩翼”的產業布局正式形成。
湖南航天黨委書記、董事長唐應偉介紹,“十三五”期間,在“一主兩翼”的支撐下,湖南航天的發展不斷提速,營業規模和利潤總額保持年均30%以上復合增長,年產值從十幾億元一路突飛猛進,2019年成功突破50億元大關。
改革尖兵
湖南航天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楊運斌是跟隨068基地從山溝里來到長沙的航天子弟。在見證了湖南航天幾十年發展之后,他認為湖南航天最可貴的精神就是敢于改革。這種刻進骨子里的品質,支撐著湖南航天不斷蛻變、發展。“湖南航天起點低、基礎薄,但是一直是改革的尖兵,并且在改革中不斷轉型升級,實現了快速發展。”楊運斌說。
在所有改革中,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湖南航天目前邁出的最為果敢的一步。
在國有企業改革持續深化背景下,混合所有制改革成為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2017年4月,湖南航天成為國家發改委公布的第一家軍工二級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單位,進入到國家國資委“雙百行動”名錄。這是湖南航天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要求的重要舉措,也是湖南航天在新時代謀求更大發展的自我驅動。
2019年12月10日,湖南航天完成混改引資引戰階段全部工作。本次增資擴股,湖南航天共引入4家戰略投資者,共募集資金18.37億元,步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體制機制的創新,讓湖南航天在現代企業的發展道路上“奔跑起來”,僵化的體制被充滿活力的新制度所代替,骨干員工持股計劃便是典型案例。
“目前,湖南航天骨干員工持股方案已高票通過職工代表大會的審議,首期員工持股計劃正在實施。骨干員工持股后,將與公司實現深層捆綁,收益共享,風險共擔,進一步激發員工活力。”唐應偉介紹道。
除了體制機制,湖南航天的改革還在各個領域進行著。其中,數字化轉型逐漸讓這家老牌企業煥發出新生機。按照集團公司黨組關于“一云五網N平臺M應用”系列部署要求,湖南航天全面加強智慧企業建設,加快企業數字化轉型,實現“一企一平臺”全覆蓋,構建“線上與線下相配套”產業發展模式,全面推動制造智能化建設,為建設新業態打基礎。
在7801所,慣組產品智能測試線已經搭建完畢,自動化、智能化的裝備逐步將人力解放;在誠遠公司,數控銑智能制造單元具備了24小時連續加工能力,使得操作人員減少50%以上,產能提升了2-3倍;在湖南航天新材料院,表面處理“四個兩”示范生產線的建設,實現了生產管理數字化、生產過程自動化、在線監測便捷化;在天麓公司,“互聯網+檢測”平臺“全匯測”正為用戶提供平臺門戶、知識中介、軟件技術三大類型線上服務……“線上與線下相配套”產業發展模式,大大拓展了湖南航天的發展空間。
變與不變
談起如今的湖南航天,每個人都在感慨“變化太大了”。
集團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高紅衛對湖南航天近幾年快速發展給予了高度肯定,認為湖南航天正在由集團公司“第三梯隊”穩步向“第二梯隊”邁進。這對一直在集團排名后列的湖南航天來說,無疑是一種莫大的肯定和鼓勵。
在唐應偉看來,干部職工精氣神的變化最讓他感到欣慰。“以前,集團公司級的評比,湖南航天根本不敢去想爭個前幾名。現在,干部職工創優爭先的信心變得越來越足,干事創業的氛圍也越來越濃厚。這是公司發展帶給干部職工的底氣,也是公司后續發展的澎湃動力。”
讓楊運斌感到最高興的變化是湖南航天的人才隊伍變得“羽翼豐滿”起來。“以前的068基地,博士幾乎沒有,碩士研究生也屈指可數。而現在,湖南航天的專業技術人才占比50%以上,擁有湖南省‘百人計劃’專家2人,博士56人,碩士500余人,專業技術人員1700余人,近百位專家、技能人才獲得中信航天防務獎、國務院特殊津貼、中國航天基金獎等榮譽。這些人才就是我們后續發展的根基。”
在老領導呂學明和周致匯看來,湖南航天的各個領域都在發生著可喜的變化,不斷擴大的產業園區、先進智能的生產線、增長迅速的產業規模……這所有的一切都讓老領導們感到自豪和驕傲。
然而,在他們看來,從昔日山溝里的068基地到今時梅溪湖畔的湖南航天,從來自五湖四海的第一代創業者到如今的高素質人才隊伍,有些東西一直未曾改變,以后也不能改變,那就是自強不息的精神。
“湖南航天發展到今天,很不容易,在歷史的大潮中幾度沉浮。那種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需要不斷傳承下去,這是湖南航天的魂。”周致匯說。
千軍萬馬建三線,項目下馬停緩建;調整搬遷求生存,改革攻堅圖發展。如今,歷經半個世紀風風雨雨的湖南航天站在了新的發展起點上,正朝著“航天裝備骨干企業、國內新材料領先企業、環境綜合治理龍頭企業”發展目標昂首邁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