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要進入集團公司“十大技能高手名單”難度有多大,但張師傅的座右銘是:“一切皆有可能”,因為他有著鍥而不舍、孜孜不倦的精神,使得很多項目結構件的加工瓶頸問題都能他手上迎刃而解,也使得他成為了十個技能高手里面的“高手”。 做為張師傅的徒弟,就讓我來帶大家了解這位低調的“高手”: 他是機加線一名普通的技術工人,年齡40出頭,每天重復的搖著機床、測量尺寸,有時會對著圖紙苦思冥想一整天,有時也會拿著零件一根接一根的抽著煙苦想對策。有一天我無意打開鏜工間靠近最里面的一個抽屜,發現連隔壁的抽屜一起都是滿滿的榮譽證書,光是“重量級”的就有十多本。 我戲說:“師傅你也太低調了吧,這么多獎狀一面墻都貼不完!” 師傅也開玩笑的說:“沒辦法!讀書的時候拿習慣了,現在想停都停不下來!” 他在先鋒模范作用方面一直是車間的楷模,兩次分獲所級、基地級“優秀共產黨員”稱號。他作為一名“航二代”,在他身上我依舊可以在他身上看到老航天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航天精神,工作中他的目標不僅是要做好自己,更要帶動周圍的群眾,將自身技能和經驗傳承下去;湖南航天“3星青年助理導師”稱號就很好的詮釋了這一點,他在傳道授業等方面始終積極主動、不計得失,將“嚴肅認真、協同奉獻”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 “高手”他真的有絕招! 在某研制項目的棱鏡支架精加工過程中,設計精度很高,棱鏡支架兩安裝面形成的交線要與安裝基準A、B面控制在2u以內。張師傅開始按照工藝路線,首件一次又一次試著加工,都沒有達到設計要求。后來他靜下心來,仔細思考,分析問題原因,最后發現,由于設備轉臺磨損嚴重,轉臺平面與旋轉平面的平行度超差。當轉臺旋轉到一定角度時,加工的工作面上會形成兩斜面,所以加工的零件精度永遠達不到設計要求;后來自己調整加工方法,利用杠桿千分表計算出角度偏差,設計工裝,加工精度達到了設計要求,也只有“高手”才能用這40多歲的機床干出超精密的零件來! “高手”其實并不高!他身高不到一米七,體重超過160斤,但卻絲毫不影響他在體育這方面的發展——前068基地足球隊隊員、前研究所排球隊隊員、前研究所籃球隊隊長、現研究所羽毛球協會技術顧問、基地第三屆職工運動會400米第一名等等。大家很難想象一個技術能手居然能在這么多運動項目上閃耀賽場吧!張師傅有兩個雷打不動的習慣:每天早上除了下雨必須要繞梅溪湖跑一圈,每天下班必須去操場打兩個小時籃球;他說早上長跑是為了自己在一天的工作中保持清醒,下班打球是為了不讓自己仍然活在緊張當中! 這就是我們機加的“高手”,其實他和我們一樣的平凡,只是比我們多了一些謙遜、多了一些愛好、多了一些無私、多了一些執著,而這一些些卻成就了他;作為徒弟,緊跟師傅的步伐,不僅學技術更要學習師傅的這一些些高尚的品德,爭取成為下一個“高手”。(文:毛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