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如梭,轉眼來到社區工作已五載。在社區工作的每一天,看到的、聽到的、見到的每個人、每一件事,常常在我的腦海掀起一波漣漪,心靈出現一種震撼。社區工作平凡、瑣碎,但社區里居民的故事卻又使我時常感動不已。
坐在寬敞明亮的辦公室中,忙碌工作之余,我常常抬頭放眼窗外以放松自己的心情。居委會窗外是一片小小的廣場,廣場周圍是參天的大樹,而周明才老人和他的智殘孫兒的身影就常常出現在廣場里樹蔭下。
周師傅今年77歲了,是068基地原7803廠的退休工人, 老伴是沒有工作的家庭婦女,且患糖尿病多年。為了貼補家用,他在自家門口擺了個小攤,生活過得平靜安祥。1992年,他久盼的孫兒出生了,這給兩位老人帶來了由衷的欣喜,把孫兒當作了心頭肉。然而隨著孫子逐漸長大,他們發現孫兒似乎和其他的孩子有所不同,快三歲了還不會走路說話。送到長沙市醫院去檢查,卻檢查出孫子是先天性重度智殘。而目前現代醫學對此疾病尚無特殊治療藥物和方法,只能悉心照料和眷顧。這一下給了周師傅心靈重重的一擊,無形中給家庭增加了巨大的經濟壓力。由于孩子的父母因工作繁忙無瑕照顧孩子,而孫兒又離不開大人的照顧。怎么辦?經過慎重考慮,周師傅決定把這副擔子接過來,于是他對兒子、媳婦說,孩子今后就交給我來管,你們盡管放心的去工作吧。
從此,周師傅每天要早早起來,給孫兒穿衣,喂飯,孫兒周鵬動作不協調,常常把飯碗打翻,飯菜灑在桌子或地上,但周師傅總是耐心的伺候他吃飽吃好,然后慢慢扶著他教他走路,終于使孫兒邁開了步子。可呆傻的孩子又似乎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了興趣,喜歡到處亂跑,一不注意就不見了蹤影,更令人頭疼的是,隨著孫兒逐漸長大,看見比他小的孩子還時不時有一些惡作劇的行為,惹得小孩家長來向周師傅告狀。周師傅怕他走失惹禍,又不能把孩子關在家里,只好整天跟在孫兒身后跑來跑去,常常累得腰酸腿疼,體力難支,小攤也難以擺下去了。
時間就這樣在煎熬中慢慢過去,如今孫兒周鵬22歲了,已是一個身高1.7米 ,體重80公斤的大小伙子,可還如一個無知蒙童,不會說話,處處需要老人的照顧。而周師傅夫婦也已年邁體衰,對于孫兒的照顧就顯得更加艱難吃力了。盡管如此,但周師傅仍然對孫兒不離不棄,悉心照料著孫兒的飲食起居。孫兒雖不懂事,也從未開口叫過一聲爺爺奶奶,但本能的對從小無微不至照顧他的爺爺奶奶充滿了依戀之情。人們常常可以看見蒼老瘦弱的周師傅牽著身高體壯的孫兒的手在大院的小路上,樹蔭下慢慢散步,身影是那么的沉重,卻又是那么溫馨動人。
此情此景不禁讓社區的居民和社區管理人員,深深為之同情和感動。我們常在報紙上、電視中,見到老人膝下有子女卻流落街頭,為人父母者拋棄親生殘疾子女的新聞報道。但周師傅卻用他全部的晚年生活和博大無私的愛照顧著隔代親人,用行動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溫暖了鄰里、溫暖了我們、溫暖了整個社區。
做為一名社區工作人員,我們雖然在平凡的崗位上做著瑣碎的工作,但我們也要以周師傅為榜樣,為社區居民獻出我們的愛,全心全意的為社區居民做好服務工作,做居民的好管家和貼心人。我們不奢望擁有“美麗的光環”,也不在乎付出的勞動和辛苦,只希望用我們心中的愛和感恩的心,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正能量。
(攝/何愛華 文/何愛華 羅輯)
|